保德宮係土地公廟與王爺廟的複合廟,其址雖非原址(據當地管理人員表示,原址更靠近現在的捷運線),惟所在位置從未偏離過平埔族人生活範圍,代表凱達格蘭平埔族人的信仰生活與清代漢人移民後之影響,透過保存之神像、祭具文物、祭典儀式,見證漢、原互動融合史之意義。整個地理環境仍保有原住民傳說、包括地名番仔厝、番仔溝、宗教信仰及漢、原間之互動關係,甚為少見。是臺北市極少保有部落痕跡、集中居住、地名完整、文化與歷史脈絡清楚之處,見證平埔族居住活動之範圍,反應地區漢、原定居之地景特色。其中保德宮內建材與器具的褐色(#69594f)與(#928370)與鐵器的蒼藍(#5a7957)因受焚香與時代久遠的關係,有煙燻與褪色的現象。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