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氣象站位在臺東市舊街區,臺東市的舊街指的是由鐵花路、博愛路、四維路與臨海路所圍起的範圍。臺東氣象站的前身為臺東測候所,於明治34年(1901)設立,是當時東臺灣重要的氣象預測單位,隸屬於臺灣總督府。測候所一開始是借用臺東廳第一室充當辦公室觀測,後來才遷移至現址。戰後,測候所,改名為「臺灣省氣象局臺東測候所」,隸屬在臺灣省政府之下,戰後曾更名數次,民國78年(1989)改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東氣象站」直至今日。日治時期的測候所建築物上有三顆綠色玻璃球,亮不同的顆數代表著不同的氣象警示,亮一顆表示有強風,亮二顆表示海上颱風警報,亮三顆表示陸上颱風警報。
臺東平原早期為卑南族與阿美族的居住地,寶桑一詞源自於阿美族語的「Paoson」、「Paposogan」,意為有小丘的地方。臺東市最早開發的地區為現寶桑路一帶,清道光年間此地已有平埔族駐留,後於同治末年期間漢人定居於此,其稱之為「寶桑庄」。現寶桑路一帶被稱之為舊城區,走在街上可以發現許多歷經歲月風霜的特色老店與歷史建築,現仍佇立在寶桑街上。本計畫鼓勵共創共用,然使用時請尊重原創者文字本意,圖片亦請勿切割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