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口老街(今饒河夜市),相傳錫口為一鯉魚吉穴,清朝時,時人將一塊石頭雕成三尊土地公,並依風水供奉在鯉魚穴的三個部位,分別是魚嘴、魚腹和魚尾巴,在魚腹上的即是松山福德宮。
松山福德宮歷史久遠,舊名「松山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1935年當時的台灣大學還曾有師生來此採集籤詩,當時只有25首籤詩(含籤王)。民國七十一年(1982)時,原址因饒河街拓路而拆除,當時由信徒捐錢購置土地與房舍募得170萬元,改在饒河街92號現址重建,緊鄰東發號蚵仔麵線,坐落今饒河夜市中段。現在有管理委員會。
錫口老街(今饒河夜市),相傳錫口為一鯉魚吉穴,清朝時,時人將一塊石頭雕成三尊土地公,並依風水供奉在鯉魚穴的三個部位,分別是魚嘴、魚腹和魚尾巴,在魚腹上的即是松山福德宮。
松山福德宮歷史久遠,舊名「松山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1935年當時的台灣大學還曾有師生來此採集籤詩,當時只有25首籤詩(含籤王)。民國七十一年(1982)時,原址因饒河街拓路而拆除,當時由信徒捐錢購置土地與房舍募得170萬元,改在饒河街92號現址重建,緊鄰東發號蚵仔麵線,坐落今饒河夜市中段。現在有管理委員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