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饒河街店鋪

明治四十一年(1908),日人在今松山市場設豬隻屠宰場,昭和十三年(1938)以前名為「松山庄家畜市場」,後改稱為「臺北市家畜市場松山分場」(即今之松山市場)。大正九年(1920),錫口改名為「松山」,錫口街亦更名為松山街。慈祐宮至松山市場一帶的頂街稱為「北松山」,松山市場至塔悠路的下街部分為「南松山」。此時還將原本的街寬從五公尺拓至七公尺。錫口街是松山地區的第一條街道,一直到日據時代初期,還沒有第二條商業街道形成。現今熱鬧的八德路在清朝時期雖路徑已成,但為古淡蘭官道的一部分,是宜蘭、淡水到臺北城內的必經之路,而非商業街市。光復初期,慈祐宮以西的路段叫繞河街,以東原先叫中正東路和中正西路,後統一為中正路。民國三十六年(1947),本路從淡水河第五號水門起,經北門接縱貫公路至松山區界止,命名為「中正路」。民國五十九年(1970),將第一酒廠(今華山特區)以西命名為「忠孝路」,後段改稱「八德路」。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臺北市松山區公所暨松山社區大學《松山區志》編撰團隊(編撰計畫主持: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