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樹新梢茸毛之形態變異及其遺傳的研究

茶樹的新梢亦名「採摘芽」,俗稱「茶菁」。茸毛著生於新梢之心芽及嫩葉的背面,當新梢成長,幼葉成熟時,茸毛即全部脫落,故在成葉背面看不到茸毛。茶樹的經濟栽培,置重於一心二葉新梢的質與量,而茸毛為評定茶葉品質最明顯而重要的標誌。

我國歷來所謂銀針白毫以及國際市場上的所謂「F.B.O.P」(Flowery broken orange pekoe)等最高級茶葉,均指此茸毛之鮮豔色澤而言。今日茶葉市場中,尤其紅茶與烏龍茶,幾乎全以帶著茸毛之嫩芽幼葉所佔的比率做為評價的準繩。此新梢茸毛之分佈及密度,與品種、氣候以及栽培管理方法等的關係,值得精細的研究,從而確定此一性狀與生葉收量及製茶品質的關係,俾於茶樹幼木期中據以鑑定品種,將有助於茶樹新品種的加速育成。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王于姍
  • 創作者
    吳振鐸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11/2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