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日據時期茶業文獻譯集

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將台灣割讓日本統治,當時日本之經濟乃以茶與蠶絲為國家經濟之骨幹,故將台灣既有二萬六千餘公頃茶園,列為台灣重要農業產業。日本政府自清廷割據台灣以後,為當時財政經之需,將台灣茶業列為係一種重要經濟作物,除擴大栽培面積外,並積極從事於茶樹品種之改良,茶樹栽培技術之改善以及半發酵茶類之烏龍茶、包種茶與發酵茶類之紅茶等茶種之製造法的改良等生產技術的開拓,在四十餘年之漫長歲月,日本政府對台灣茶業產業之發展貢獻甚多。
該等日據時期一般茶業文獻,雖屬歷史性資料,但台灣光復前日據時期,所遺留之茶業資料對於台灣茶業目前以及今後之發展,認為對於過去日本政府在台茶之發展過程所做之努力應有所瞭解與認識,並作為試驗研究與示範推廣方面之參考。因此本書由徐英祥先生從日據時代「台灣之茶業」、「台灣農事報」等定期或不定期有關刊物中,搜集「台灣之茶樹品種」等四十二篇,包含產、製、銷方面之資料,加以譯成中文提供吾茶業參考。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王于姍
  • 創作者
    徐英祥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11/2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