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葉中葉綠素之含量與綠茶品質之關係研究

綠茶之種類繁多,習見的有龍井,大方、毛峰、雀舌、碧螺春,以及外銷為主之煎茶、眉茶、珠茶等。這些綠茶在製造過程中大都不經氧化發酵,茶渣葉底保持綠色,其他品質方面,均以色澤鮮潤,香味醇厚及水色清澄者為上乘。綠茶之品質泰半取決於茶菁原料之品質,茶菁品質則因茶樹品種,氣候及栽培條件等而異。
不同品種之茶葉由於所含化學成份之差異,其適製性亦有所不同,例如大葉種茶菁,因多元酚類含量高,故製造綠茶滋味苦澀,品質不佳。氣候與栽培條件不同時,亦由於茶生葉中化學成份的變化,而影響茶菁原料之性質。構成綠茶品質之主要成份有兒茶素,氨基酸、茶素及植物色素等。兒茶素,氨基酸、茶素方面的研究,已有甚多的報導。植物色素中以葉綠素含量最多,且與綠茶之色素,水色及葉底均有關係,然有關之報告卻甚少。本場自62年開始,於各季節取樣分析主要茶樹品種之葉綠素含量,探討葉綠素與綠茶品質之相關性,並研究覆蓋茶芽及製茶過程中葉綠素含量之變化,以期決定品種適製性,改良栽培及製造之技術,提高臺灣綠茶之品質。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王于姍
  • 創作者
    葉速卿,吳振鐸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11/20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