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著名的虹彩牌合源造紙工廠商標,申請日期民國58年(1969)12月29日由合源造紙工廠申請,台北縣三重市中央北路55號(中央標準局提供)。合源紙廠生意很好,每年紙張都銷售一空;早期合源廠利用竹、稻、甘蔗渣等製作紙材,尤其大量從台灣中南部購買運來的甘蔗渣是製紙材料的主要來源,製造出纖維紙、粗製紙等。據參加民國96年(2007)10月31日在三重市公所4樓簡報室召開的三重工業史座談會,退休的蔡合源、東洋紙廠廠長郭榮昌指出,當時蔡合源紙廠的紙張都很笨重,製成的一大張紙寬31、長43英吋;剪裁1令紙張,約500張,從20磅到160磅各式種類都有。常常地,合源紙廠員工分二班制輪作,早班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晚班8點到隔天早上8點,一班12小時,若是碰到溽暑,紙廠工作環境酷熱,可見當時的員工工作很辛苦。盛夏時滾輪和燒爐溫度很高,整個紙廠內熱烘烘。郭榮昌剛到廠報到時,合源廠長是吳金生。北部最大的三重合源廠前後總共約30年之久,由最早的蔡文道到掛名的蔡戲,實際經營管理人蔡水木及其子蔡衍燦一路接棒,在北台聞名遐邇,但後來因為環保意識漸抬頭,政府稽徵單位嚴查廢水管制,復以後代子孫無人接手(註:蔡戲與蔡水木的兒女多人留學海外取得博士學位,有半數以上是醫師,現多旅居海外),合源紙廠才收廠,收廠後,合源公司以在三重市長久經營所累積的雄厚經濟後盾起家,國內知名的旺旺仙貝食品公司也是屬於蔡合源家族的四房後代經營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