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斗六保竹李天宮興建沿革

雲林溪源自古坑東和,流經斗六市區,於大北勢匯入虎尾溪,雖非壯闊大川,卻是見證歷史的城市之河,歷史上也可見許多與雲林溪相關的史料與記憶,不失為觀察斗六地區發展的側記。

此物件為斗六保竹李天宮興建沿革,現藏於斗六保竹李天宮內(雲林縣斗六市保長里)。

內容分為三部分,其一為「保竹之歷史淵源」,記錄保竹地名及人群的來歷。

其二為「奉祀李府千歲之史實紀要」,說明本廟信仰的沿革。

根據沿革可知,於清朝中葉時,一次洪水過後,保竹庄居民於雲林溪與虎尾溪交會處拾獲神像,就地膜拜後,竟能附乩顯靈,乃攜回奉祀,庄民稱之為李府元帥、元帥爺公,或稱李原帥。並擇定農曆3月13日為元帥聖誕,10月26日為元帥夫人聖誕,祭祀方式則為每年元帥生日前後,筊選爐主、頭家,並由新爐主奉祀家中。

日治時期,由於遭到查禁,神像被居民藏於土埆厝風鼓內,遭到老鼠及孩童配壞,耳、鼻、鬚均受損。時至戰後,才重新修補供人奉祀,定稱「李府千歲」。

沿革第三部分為「興建李天宮之緣起及經過」,因為李府千歲神蹟不斷,「夜半熄燈示警,擒賊斷指留證」、「沿海居民奉請拒還,巧命其抬轎徹夜奔回」,於1987年倡議建宮,次年年底興建完成,入火安座。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莉婷、林品中
  • 創作者
    林品中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9/25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