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北「合源造紙工廠」商標,民國43年(1954)12月24日申請,專用商品:第49項紙類、各種印刷紙、包裝紙、粗紙及應屬於本類之其他一切商品,申請人合源造紙工廠蔡戲。實際上,「合源製紙」工廠設立於昭和15年(1940)台北縣三重鎮中央北路55號,資本額十萬元,生產「土報紙、包裝紙」,登記人數:職員3人,工人30人,紙廠內曾設員工宿舍,是早年台灣北部最大的紙廠,很難得的是,這一項「文化產業」的生產工廠「合源製紙工廠」共計約40年輝煌的紙業王國事業。雖然歷史已久,資料難尋,但現在的三重鎮的「蔡合源」三個響叮噹招牌,事業迄今發展不斷,後代仍令人刮目相看表現,「蔡合源」三個字,仍是工業界與商界令人懷念的老招牌。蔡合源紙廠創辦人蔡戲的父親蔡文道為大陸籍貫人士,是蔡合源企業的創始人,初來台時因無本錢,在台北市甘谷街以收取廢紙謀生,賺錢後,六間連棟的店面就位於日治時期的「六館間」,以五金估物商知名(即現在的資源回收工作性質),就在南京西路一帶起家,後來考量污染與排水問題,就搬遷至離台北市較近、土地又較大的三重埔。來三重市中央北路原址買地設廠時,當年中央北路一帶稻田綠油油,合源廠的旁邊就是中央印製廠,中央北路附近還有麗泉染織廠、大菊紡織廠、豐國製紙廠等,北邊則有早期的三重鎮公所、屠宰場、三重農會、露天戲台等,中央北路有古時重要的三重大圳流過,圳水清澈汩汩,水量豐沛,一年到頭源源不絕,很適合這些大廠最需要的漂染、製冰與製紙、洗濯作業,因此,在地靈人傑環境下,這些廠都是古時三重地區很著名的代表性大廠,重要性不亞於其後興起的頂崁工業區大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