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文山社區大學長期關注大肚山生態保育議題,年度活動及講座的規劃主要由環境正義與環境倫理切入,以社大為平台、課程作為引導、行動方案為導向、大肚山議題為本位,積極發展大肚山學,呼應環境生態學群為本校特色課程,並嘗試以郊山學的思維來融入城市環境教育的推動,將大肚山議題與環境教育互相結合。
主協力課程從走訪大肚山的人文歷史、生態景觀到產業特色等資源均一一盤點,範圍涵蓋筏子溪、西屯、南屯、大肚、沙鹿及清水,以步道探索方式帶領學員發掘在地文化資產,讓社區居民可以從理解過去來反思現況,做為日後建構大肚山綠色地圖的基礎。
照片為『一葉觀台灣-自然植物園』課程大綱,本學期主要帶領學員認識台灣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所育孕出不同的植被,以認識中部低海拔季風林生態系為主。另將以台中盆地東側的西部麓山帶(頭嵙山區)為界線,比較盆地東側大肚山森林生態系與中部低海拔季風林生態系之差異。透過五年前在大肚山南側台地所進行的森林永久樣區的設立,進行第二次的複查作業。透過參與大肚山永久樣區的複查與監測,透過實際生態調查的參與,能從在地出發,將關懷付諸實際的環境守護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