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40-50年代縫麻布袋的布袋針

布袋針由紅銅打造,一頭尖,一頭有針孔,用來穿線,針長26公分。使用時類似一支大針拿在手上,布袋針就是縫袋口用的大針,此布袋針為貢寮區福連里卯澳潘家所有。

麻布袋厚重結實,可累次使用,因此早期裝稻糓或白米都用麻布袋,布袋針專縫麻袋口或草包袋口用。當稻糓曬乾後就用麻布袋裝,裝滿用布袋針把袋口縫合。當時民國40-50年代(1950-1960 )有很多貨物還是用麻布袋或草包裝,如煤炭用草包裝、稻穀和米用麻布袋裝等。麻布袋若破洞,則用一塊麻布以及布袋針來補。由以上種種得知,布袋針是當時生活工作必備工具之一。

現在多改用塑膠編織的塑膠袋,用機器縫合袋口,布袋針成為歷史。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潘王村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50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