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40-50年代卯澳漁村漁寮裝熟魚的竹器(笞仔)

笞仔是裝熟魚專用的竹編圓形容器,上下圓徑不同,上口徑約58公分,底經約35公分,高約18公分。笞仔的製作,首先將竹子剖成約2公分的竹片取其內層材質來編製。

笞仔是一次性的竹容器,在作工上不需太精細,只要能滿足承受一定壓力即可。為加強其承受力,底部用三根較粗的竹片打底,整個編製完成之後,上沿另用帶皮的竹片來修飾邊框。

笞仔是漁產加工最大宗使用竹容器,卯澳最大宗經濟漁產如堯仔/苦蚵/臭肉/四破/目孔/硬尾及小卷等熟魚,全都用笞仔裝。

魚貨煮熟之後,要等涼了就可打包,先在笞仔面蓋一張塑膠來保護,以防魚皮的亮度被破壞,再蓋一層水泥袋紙,最上面是笞仔蓋。為了強化笞仔蓋的承受力,在笞仔蓋的中軸線位置穿上一寬約3~4公分的粗竹片,最後用草繩來打包。

笞仔的製作來自貢寮區的吉林及龍崗兩農村村落。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潘王村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50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