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50年代卯澳灣內摸九孔上岸

這是從海裡剛上岸的照片,腰際綁著九孔袋內的九孔清楚可見。照片中的人是卯澳人劉阿軟先生,拍攝時間約在民國50年代(1960 年代)左右。

九孔是卯澳灣很重要的經濟海產之一,早期沒有九孔養殖,都靠居民下海潛水採取。卯澳灣也是野生九孔最適合的棲息地,因海藻豐富,環境適合九孔繁殖,居民為了生活每年三月就下海去採擷,那時海水還很冷,又沒有現在的保溫衣可穿,下水10到20分鐘就得起來,當時每一位起來的人嘴唇發黑全身發抖,為了生活只能忍受。上岸後馬上烤火,大家擠在一起,撿岸邊漂流木起火,等體溫恢復之後再次下海採取,就這樣一次次的唇黑發抖,所採得的九孔馬上就有盤商收購,而且給現金。每天收購的九孔當晚就會送到台北魚市場,第二天一早標售。

因海藻長在石頭上,翻過之後海藻就在下方,正是九孔藏身之處,所以摸九孔的方式是把石頭翻開找,據說石頭越翻九孔長得越快越多。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潘王村
  • 創作者
    林顯昌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0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