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雲林山線社大、斗六太平大街協會、雲科大文資系、全國社大促進會台灣藝術協會及民意代表等團體,共同籌組「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以眾人之力,帶領聯盟成員、社大師生與社區民眾關心、監督與推廣雲林溪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人文教育等事宜。
河川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都市防洪,108年雖直接影響臺灣本島的颱風不多,但於颱風季節觀察河川現狀如何因應氣候變化也是相當重要的,因此雲林山線社大與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等夥伴,帶領社大師生於8月實地走讀斗六牛墟橋附近的雲林溪,溪段仍保留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不僅可做為檢測水質的生態指標,也提供了水中生物覓食與休憩的地方,更能協助淨化排入河川中的家庭廢水汙染;而缺乏水生植物的溪流更有可能因為水流速過快,而導致下游宣洩不及的水患,因此,在工程方面如何維持生態與硬體的平衡,便有賴相關單位完善規劃,及地方團體與公民的協力與監督。
河川與住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透過實地走讀協助社大師生與居民認識雲林溪生態、文史與工程外,更思考雲林溪之於斗六成為一個韌性城市的效能關乎了居住安全、氣候調節等方面,鼓勵參與者知水、親水,共創舒適安全與流域生態豐富的優質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