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心靈的龜山聖島(選自《野小孩》)

本作出自江清淵《野小孩》。 文章以一個離鄉背井的子弟重返蘭陽的第一個印象作為開場,描述龜山島的倩影,訴說龜山島是宜蘭人的精神堡壘,地位有如聖維克多山和日本的富士山一樣崇高。四歲那年隨家人搭上往台北的火車,那時第一次搭火車覺得新鮮又有趣,窗外快速播放的海景風光,讓他忍不住雀躍地說:「老烏龜再見!老烏龜再見!」龜山島似乎緊跟在後送行。如影隨形的龜山島陪他來到繁華熱鬧的台北。60年代初期的宜花東屬於發展較慢的地區,生活不易,父母為了謀生,帶全家北上發展。經父親的友人安排,他們承租在延吉路一間簡陋的房子中,父親擺了個彈珠台開始賣香腸,母親兼了好幾份工作,哥哥轉學到敦化國小就讀,姐姐、弟弟和他還沒有讀書。後來由於經濟的考量,全家搬遷至靠近火車鐵道的矮房舍,伴著不時傳來的汽笛聲,日子就在懵懂、嬉鬧間平凡地度過。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龜山島;台北
  • 撰寫者
    黃憲作;王怡云
  • 創作者
    江清淵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3/11/01
  • ISBN
    978-986-03-8932-6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