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圳溝歲月(選自《知音》)

本文選自林仁昱的《知音》。 「圳溝」是世居宜蘭人的共同記憶,也曾親密的伴著作者的童年。據說早在拓墾的年代,時任噶瑪蘭廳通判楊廷理下令以「九芎樹」環植成五圍城,圳溝的水就已從西方流經城下至東邊的良田,隨著聚落擴張,流域成了宜蘭城的心臟。 林仁昱是在圳溝附近長大的孩子,成排低著頭的柳樹、溝邊的野花或沉浸在溝中的水草、黃昏時水面上的夕照總是令他流連忘返。彼時,圳溝的水是清澈的,有婦女會在溝邊洗衣洗菜。後來因南館市場要改建為現代化市場,市公所決定將商家暫時遷到圳溝邊。兩年後新市場落成,拆了攤棚,圳溝卻不再清澈,溝邊的路面似乎蓋著一層永遠洗不去的油漬,居民不再緊密依靠圳溝,孩子們也轉移玩樂的陣地。作者就讀國中時,市公所規劃將這條橫過市區的圳溝加蓋,圳溝成了一條寬20米的大馬路,許多公車路線即刻改道。年少的他,對圳溝的變化沒有太大的感覺。大學離家到高雄讀書,直到進了研究所,探尋宜蘭地方曲藝的傳承脈絡,才發現圳溝邊的「暨集堂」就是北管西皮派的重要社團,還被立為「縣寶」。由此回想起圳溝20多年來的改變,在異鄉的日子,再忘不了那曾經垂柳隨綠波,野花伴石橋的圳溝。

基本資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南館市場
  • 撰寫者
    黃憲作;王怡云
  • 創作者
    林仁昱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04
  • ISBN
    957-00-9407-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