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06-2學期公共參與週學習系列講座:「水水台灣─水資源保存及運用」

每年5月和10月雲山線社大與在地居民因雲林溪而聚,從河川整治談到歷史演變。社大自2011年起,每學期透過為期一週的「雲沙龍」系列公民講座,以定期、系統性的活動設計,讓溪流走入雲林人的生活中,使人們不再對河川感到漠然,鼓勵民眾關心公共事務、社區與地方文化。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達到2500mm,是全球降雨量平均值的2.6倍,卻依然年年缺水,起因於台灣約70%面積都屬山脈地形,形成河川陡峭流速快,加上輸砂量高,致使各個水庫陷於容易淤積之宿命。而農民仰賴颱風及降雨帶來豐沛的水氣,卻遲至秋季才下雨,5、6月份的二期稻作插秧期,因為缺水總讓農民苦惱不已,本次特地邀請台南社大的吳仁邦老師,一同解析及探討台灣水資源實況。

透過吳仁邦老師的演講,也激發學員對台灣的水資源有感,進而去珍惜與保存每一滴水,不浪費。近幾年受極端氣候影響,台灣水資源保存不易,透過講師說明讓學員更明白台灣水資源正在逐漸匱乏,進而推動學員關注相關議題,與山線社大一同努力,珍惜臺灣珍貴的水資源。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黃莉婷、李柏翰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17/05/0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