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通關古道

圖為八通關越道路起點的石基。這是一條充滿人文歷史、自然生態與地理景觀的古道,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徹底實施殖民政策,在1909年後開闢「八通關越道」馴化當時頻頻抗日的布農族,這條路上揮灑著布農人守護傳統領域的血淚歷史。台灣因地形險峻,山高溪陡,而八通關越道沿等高線繞行,架設鐵橋跨越溪流,現多已廢棄。第四代鹿鳴橋是光復後重新搭建的鐵橋,橫跨拉庫拉庫溪,一旁還有第三代舊橋遺址,隱約可見「鹿鳴橋」三字。沿台30線至2.5k處,由「八通關越道」字跡的木樁,依循而下,可望見「鹿鳴吊橋段步道」的舊橋遺址。沿線行走,能放眼馳騁山林溪流的壯麗景致。步道東側入口與卓樂國小間,有一塊紀念碑,從卓樂國小後門走上一小段之字形產業道路,可見「殉職者之碑」,是為紀念開鑿八通關越道殉職的人員,有漢人、原住民及少數日本人。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不詳
  • 取得方式
    購買
  • 撰寫者
    何仁佑、郭妍君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