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噶瑪蘭女子族服

噶瑪蘭女子族服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該組服飾有:頭飾、上衣、攜物袋(檳榔袋)、長裙、護腿布等物件,為新社部落的噶瑪蘭人於近代民族復名運動時,所重製的噶瑪蘭族服飾。 該件衣服由來為民國76年當時省立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借展新社出土的岩棺,於是邀請部落族人在台北新公園「豐濱之夜」活動中展演,但當時噶瑪蘭人沒有具代表性的傳統服飾可穿著,於是噶瑪蘭族文化復振行動的重要推手之一Banday.Papu(漢名:偕萬來)的女婿—楊功明便前往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尋找協助,拍回日據時期宜蘭採集的噶瑪蘭人的漢式上衣服飾標本。 新社部落族人便以此為參考,以一套白底滾黑邊的噶瑪蘭族「漢式」服飾展演kisaiz(除瘟舞),此次行動不僅成為噶瑪蘭族服飾復活源起,也讓各界發現噶瑪蘭族人仍然存在,進而開展噶瑪蘭族的復名運動。該件服飾的攜物袋(檳榔袋)的表布用香蕉絲編織而成,噶瑪蘭人早期以香蕉絲編織衣物及生活用品,今以香蕉絲創意衣帽、飾品等手工藝品著稱。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取得對象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取得方式
購買
別名
qudus na tazungan(噶瑪蘭語)
撰寫者
何仁佑、郭妍君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08
媒體類型
照片
尺寸
由於文化部表格限制無法超過50字,詳細尺寸請見文物介紹。
材質
棉、麻、塑膠串珠、鈴鐺、毛線、香蕉絲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