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奇萊雅人因1878年與葛瑪蘭人一同抵抗清軍的Takubuwan戰役(史稱「加禮宛事件」)而被迫隱居於阿美族裡,長期的混居、通婚,讓撒奇萊雅人的傳統文物幾乎不復存在。因此,撒奇萊雅人推展正名運動時,為找尋自己的傳統服飾,族人藉由文獻照片與訪談耆老,拼湊撒奇萊雅人的服裝樣式,並用顏色賦予服飾新的文化意義。 撒奇萊雅族服以土金色與暗紅色為主色,土金色代表土地,1.暗紅色代表祖先於「加禮宛事件」中祖先凝乾的鮮血。2.婦女服飾的背心為土金色、內長袍為凝血色,代表成熟女子負有保有土地及延續血脈的重要責任。3.女子頭飾的白色串珠代表祖先逃難時的眼淚。4.綠串珠代表年齡階級晉階時所種植的部落圍牆—刺竹。5.裙圍及腳套上的咖啡色、綠色碎片代表祖先逃難時沾在衣服上的樹枝、草及泥巴,寓意勿忘祖先的苦難。
詳細尺寸:
頭飾:長87cm;寬12cm;綁帶長80cm。
長袖上衣:衣長77cm;胸寬42cm;袖長49cm;袖口寬15cm。
背心:衣長74cm;胸寬46cm。
攜物袋:長25cm;寬22cm;背帶長140cm;背帶寬6.5cm;
長裙:裙長60cm;裙寬114cm;
護腿布:長40cm;寬28cm。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