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米籃

該物件在早期阿美族人的生活裡是用來盛裝雜糧、小米或稻穀的藤編器皿,有時也用來清洗蔬菜。藤是阿美族應用最廣的編器材料,因此它不易折斷,各種編法都適合,有時為了加強硬度或細密度,亦會加入竹材。編織法包括斜紋編(又分為疏斜紋編、密斜紋編、有股斜紋編)、六角編(又可分為透孔六角邊和三角編)、柳條編、方格編、繞編、絞織編、螺旋編等七種。族人在製作藤編時,會先將藤條壓實固定再開始編織。不論是編織何種器具,在編時從底部的四方形部分開始編,也就是皆會先成底部,再做高度。
阿美族的藤編技術相當的發達,在傳統阿美族的社會裡,男子在結婚必須要學會編籃、木工的手工藝;藤編在阿美族社會中極為發達,常見的編器有背籃、魚筌、魚簍、圓籃、米箕等,目前阿美族人的編織技術仍發達,部落族人仍會編織背籃、魚簍等生活工具,只是材料已漸改以塑膠材質代替。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邱田發
  • 取得方式
    購買
  • 別名
    Fakar / Tapila’(阿美語/北部阿美語)
  • 撰寫者
    何仁佑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06/1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尺寸
    直徑50m;高40cm
  • 材質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