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統織布機模型

傳統織布機模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該組件包括有:理經架、打緯板、梭子、剝麻器等物件,約1920年所製作的傳統織布機縮小模型。在太魯閣族的傳統文化裡,婦女必須學會織布,並以織布工藝的巧拙作為評定社會地位的標準,善於織布的婦女會為人所敬重。除織布外,種植苧麻、製作麻線也是婦女的重要工作。紡織用的麻線需經過割麻、剝麻、剮麻、脫膠去雜質等手續,方能始將麻紡織成線,麻線經捻線、捲紗、紡紗,再煮線、染色才見雛型。煮線後的麻線需先盤在竹篩上,再將麻線依序纏繞於理經架上,並於梭子上繞緯線再開始織布。織布時婦女將織機的固定腰帶繫於夾布軸兩端,經線尾端繞住經卷上,以兩足登之以撐住經線,再持梭子在經線之間橫向不停地來回穿梭,每來回一次,雙手將打緯線拉向織者的胸前,使線能更緊密。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花蓮縣文化局
取得對象
許美珠
取得方式
購買
別名
qngqaya cinun(太魯閣語)
撰寫者
何仁佑、郭妍君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08
媒體類型
照片
尺寸
理經架:長58cm;寬3.5cm;高13cm。 梭子:長52cm;寬3cm。 紡織用具:長24cm;寬2.5cm。 打緯板:長43cm;寬5cm。 剝麻器:長66cm;寬2.5cm 。
材質
木、竹、麻線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