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茶輸出百年簡史

《臺茶輸出百年簡史》為1965(民國54)年由臺灣區茶輸出業同業公會(今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為紀念台灣茶葉出口滿百周年而主編出版,全書共十章,一至五章敘述台灣茶葉自清領時期至台灣光復後的沿革,將相關機構、人物、茶種、產業等方面詳細梳理。第六章說明台灣四大茶種(烏龍茶、包種茶、紅茶及綠茶) 之外銷興衰和價格變動概況,第七章講茶葉的輸出市場,第八章為台灣茶的貿易方式及資金取得方式,第九章討論台灣茶在國際市場和台灣輸出貿易中的地位,再以第十章台灣茶葉的回顧與前瞻作結。

我國以農立國,臺灣雖曾歷異版圖,人民大多仍以農為業,茶亦農業之一,故耕種茶園者,有茶農之稱。臺灣山多野少,山陂以耕種茶樹為較適宜,尤其北部山地,多雨温濕,種茶更較適合而有利,故山陂多皆利用作耕茶園,生產繁殖,品質尤佳,輸出以來,博受外國費者之好評,歷年獲得外匯之鉅,僅次於糖米,是故茶之生產,遂成臺灣重要產物之一,亦即恆居三大輸出物資之寶座。臺產茶葉輸出,依據文獻之記載,始於清季同治四年(西元一八六五年),距今適滿一百週年,緬懷先賢之辛勤創業,慘淡經營,實給予國人無限之鼓舞,因而產生由衷之敬仰。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王于姍
  • 創作者
    嚴家淦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11/18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