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奇武荖

奇武荖為清代噶瑪蘭三十六社之一,在清代奇武荖與加禮宛、掃笏並稱為蘭陽溪以南的東勢三大社,社址位於今天的冬山鄉三奇村奉尊宮一帶。   奇武荖意思有兩種說法,一為尖尾螺,另一則為該社祖先的名字。據《臺北州理蕃誌》記載奇武荖是強勢的大社,在開蘭之初的規模有戶數200戶左右,人口有六、七百人之多。在噶瑪蘭廳設置後,根據清代文獻《東槎紀略》的記載,奇武荖社的官方統計資料,規模來到番丁男婦440口,僅次於加禮宛社,為蘭陽溪以南人口第二多的大社。   噶瑪蘭廳設廳後,為有效開墾荒埔,以及保障噶瑪蘭三十六社原住民的埔地所有權,而實施「加留餘埔制」,為各社劃設保留區,並開放指定籍別的漢人佃首,在指定地區招佃入墾埔地,每年定期繳納番租。在這政策下,奇武荖社被劃歸泉籍佃首的佃墾區。   奇武荖社在漢人入墾後,雖有政策的保護,但土地流失的現象仍無法避免。在日治初期,奇武荖社雖未出現許多噶瑪蘭部落出現的部落分散化現象,不過人口流失不少。根據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在明治29年(1896)至宜蘭進行平埔族調查的資料顯示奇武荖社人口總計140人,雖然這規模已是蘭陽溪以南人口最多的部落,但與開蘭之初的六、七百人(節錄)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冬山鄉三奇村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6417215
  • 所在地-經度
    121.8135556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張峻浩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641721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813555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宜蘭縣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冬山鄉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三奇村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