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湖山國小開始以「湖山染工坊」的方式發展藍染課程。藍染製程複雜,故需師生與家長參與。
藍染從原料製作到成品,需經歷採藍、浸藍、取藍、建藍、養藍、染藍共七步驟。其中浸藍為照片中放入菁礐以清水浸泡。
浸藍流程是:(1)整理大菁,將粗的莖及枯葉挑掉,秤重。(2)將整理好的大菁浸泡桶內,讓水溶性藍靛素釋出,水約漫過葉面即可,用重物 壓住以防葉子浮上來。(3)浸泡大菁得看氣候夏天約一至二天,冬天約三至四天(觀察葉子腐化狀況),大約第一天就會開始釋出藍靛素,每天需翻攪二至三次,視天氣,大約第二天到第四天大菁葉子呈現墨綠色並有白 色泡沫產生即可。(4)撈出大菁腐葉,用濾網過濾雜質,直到浸出液無雜質為止。浸泡的時間依季節和溫度不同而定,夏天溫度高,花的時間,相對較短,約為36小時,冬天則稍長,(一般而言大約要浸泡約二至四天),水必須滿過葉面,並用磚塊壓住,以免部分葉子未浸泡,直到水面浮現一層略成金屬的光澤。
浸藍的歷程由於經歷了浸泡、觀察、過濾,除了需嫻熟的專業能力,更需要大量的人力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