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湖山國小推廣的「湖山染工坊」以純手工製藍染為訴求,致力於藍染行業的保存與推廣。
在製藍的過程中,老祖先們學到了只要將藍泥加入鹼液、米酒等還原劑,便可以隨時將藍靛還原成可用來染布的染液,這個過程就稱為「建藍」。照片中違建藍過程。
建藍流程是:(1)傳統建藍:1公斤藍泥加入 10 公升天然木灰鹼液,需七至十天方可使用,第一天藍泥加入鹼液、營養劑攪拌均勻 ,第三天再補充100 cc 鹼液、20 公克葡萄糖、10㏄米酒。每天早晚攪拌,隔一天放營養劑,直至染液成暗綠色,浮泛出深藍泡沫。(2)快速建藍:1公斤藍泥加入鹼液10公斤(氫氧化鈉約400-500公克)、 保險粉50公克、糖100公克 、酒50攪拌均勻後, 觀察液體呈現黃綠色, 泛出深藍泡沫約半天即可使用。湖山國小顏世廷老師解釋 鹼液調製方式:(1)天然方式:古代人是用草木灰加熱水,把鹼衝出來,一公斤木灰加入十公升熱水攪拌過濾,即為鹼水 (ph11.5-12)再用此鹼水建藍,因為是古老工序,現在難找到草木灰了。(2)化學方式:利用燒鹼(氫氧化鈉約400-500公克)調30-50度溫熱水,至ph11.5-12左右的鹼水。
由於藍染為純手工的製藍工法,因此建藍歷程中,比例、溫度的調控,品質的維護皆須仰賴製造者的經驗與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