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湖山國小開始推廣藍染課程。從染料的製作、染色到成品皆自產的特色推廣。
藍染從原料製作到成品,須歷經採藍、浸藍、打藍、取藍、建藍、養藍、染藍七步驟。照片為打藍,去除腐葉,將藍靛素溶解在水中了,加入石灰乳(或是氫氧化鈉等鹼性溶液),然後不停地攪拌,攪拌的時間則視泡沫高聳的情形而定,當泡沫下降減少後停止,而呈現細小狀時,即可停止攪拌,並讓藍液靜置;藍靛沉殿後,藍液上層會釋出咖啡色廢液。
打藍的過程是:(1)打藍時按大菁葉子重量比例 100(大菁):20(石灰)調製石灰水,為什麼要加石灰呢,目的是要吸附水裡的藍靛素, 就好像棒球捕手把棒球抓下來一樣。(2)浸出液的使用需經過打藍程序,打藍時用電動攪拌器攪拌浸出液,讓其充分與空氣接觸,產生氧化作用才會結成藍靛素。(3)初期打藍的泡沫為淺綠色,透過石灰把藍靛速吸附下來, 加入石灰水後由黃綠色逐漸轉為淺藍色泡沫,約攪拌三十分鐘後,泡沫色彩由淺藍變深藍再變淺,由粗變細即可。
藍靛打藍比例 ,是二十比一,二十公斤的大菁一公斤的石灰, 如此的比例大約可以做出一點五到兩公斤的藍靛。湖山國小每年會進行一至二次打藍作業,並持續十年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