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約瑟夫‧維希

  在約瑟夫的創作過程中是不先製作草稿模型的,除非是參與徵件比賽需先繳交模型或設計圖,他覺得將模型轉換成作品的過程讓他感到被侷限,就像是提醒了他曾經生活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地方一樣,他情願在創作中重複地修改,用最原初的熱情直接面對石頭。約瑟夫在作品中所使用的材料,從熟悉的大理石、花崗石,到玉石、水晶、貝殼石、木化石,甚至是珊瑚、鹿角等,各種材質都必須依其特性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唯一相同的,便是他尊重各類材料的本質,觀察不同石材在物理上的運用或限制,有的石紋適合做頭髮,有的石頭造型適合不加以修飾地直接置入作品。他也偏好將大部份的石材處理成霧面質感,為的就是盡可能貼近該石材本身的質地,只在少部分的地方磨亮石頭本色,使得那個區塊像是自己自然地透出了光一樣。
  在他的大型作品中,可以發現他對於細節的處理非常嚴謹,例如作品螺旋中冒出來的白色泡泡,或是清透的像是玻璃珠的圓球以及黏合了數面不同色澤的石材所呈現的漸層條紋等,這些處理方式,使得作品中不見石頭原本的冰冷、堅硬或是沈重;約瑟夫甚至在部分作品中,設計向上提升的動勢,讓它們產生向上漂浮一樣的力量,藉這股力量傳達內心的想望。

基本資訊

  • 別名
    Joseph Visy
  •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國籍
    法國
  • 撰寫者
    何仁佑、蔡雨娟
  • 性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