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蔡文慶

蔡文慶於八○年代遠赴美國阿肯色州大學美術系攻讀藝術碩士,受到當時盛行的現代主義影響,選擇抽離浪漫古典的美學情感,而專注理性與冷峻的機械結構。刻意地保留機器裁切的痕跡,保留材料原始的物質性,透過秩序規矩的重組,以簡潔有力的觀念性語言取代複雜的人為情緒,創作往往回歸到作品造型與材料呈現的自我存在意義,他他表示:「身為藝術家如果無感的話,做出來作品都是徒勞,當你一開始碰觸材料的時候你就必須對他有所期待,產生情感,跟作品的對話。作品將自然而然地教導你怎麼創作。」
  1993 年蔡文慶來到花蓮師範學院擔任教職工作,因花蓮蓬勃的石材產業以及當地政府對於石雕創作的大力支持下,專心投身石雕創作。作品風格慢慢從理性幾何的概念演變到有機圖形的想像,找尋各式圖像以表達內心私密感性敘事。透過作品想像過去遙遠的美感經驗,轉借後現代形式的手法,融合現代通俗用品的造型語彙,最後再契合石雕堅硬、沉重的材料語言,成為內斂且縝密的敘述。綜觀蔡文慶的創作歷程,不斷地將自身放置於對立關係之中,從早期的理性思辨,到近期的感性敘事,現代主義的崇尚到古典美學的緬懷,陰陽虛實之間的擺盪,讓我們體悟藝術家豐富的美學底蘊,與堅定豁達的生命意志。

基本資訊

  • 別名
    Tsai,Wen-Ching
  •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國籍
    臺灣
  • 撰寫者
    郭妍君
  • 性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