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楊春森

楊春森出生於金門縣,七歲時因家庭變故隨著家人遷台。少年時期的美術課總是最佳表現,大學時因學習立體雕塑,與繪畫完全不同,特別需要思考透視邏輯性。此期間在北藝大張子隆教授工作室擔任兩年助手,教授對作品高度的自我要求態度影響作者甚深。作者認為,即使是石雕、泥塑都要講究線條,該件藝術作品才算具有力度與美感。而藝術天生就較不容許墨守成規或走別人的路,才能創造出「有意識的作品」,作品是一種為實踐自己理想的純創作,與為量產賺錢而考量市場接受度的作品不同。楊春森留美之後打開國際視野,所學著重於工藝材質,如吹製霓虹燈管的琉璃習作,青銅、鋁金屬和珠寶精工製作。體驗當代歐美藝術文化潮流,重視簡約化創造空間的美,西方博物館裡的收藏更是一流,本身豐厚的文化層次都值得學習。作者在金門策展過「海上花」、「與未來共舞」,「與未來共舞」將青銅雕在花崗岩石上,青銅上的各種鳥類象徵著金門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加進環保意識,冀望善用自然資源不忘珍惜,維護各項物種得以新生,並期許家鄉能真誠維護古物以延續在地文化。

基本資訊

  • 別名
    Yang, Chun-Sen
  •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國籍
    臺灣
  • 撰寫者
    郭妍君
  • 性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