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色烙印:1949~2009 人權影像》系列:〈謝聰敏重演安坑接待所審訊〉

謝聰敏1934年生於彰化二林。1964年就讀臺大政治研究所時,與彭明敏教授、魏廷朝起草並發表「臺灣人民自救宣言」,宣布反攻大陸為不可能之事,主張臺灣應民主改革,國會應全面改選。三人因而被捕,謝聰敏被依叛亂罪判刑10年。1969年減刑出獄後,1971年又因美新處爆炸案、美國商業銀行爆炸案遭誣為臺獨暴力分子而逮捕。1972年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以「共同受叛徒之指使,擾亂治安」為罪名判處15年徒刑。後因獄中生病、國際救援、蔣介石去世等因素,減刑為6年6個月。謝聰敏出獄後曾任第3屆立法委員,任內推動《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三讀通過。2000年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作品〈謝聰敏重演安坑接待所審訊〉為潘小俠邀請謝聰敏至新店安坑「安康接待室」模擬遭關押時所受到的矇眼束縛狀況,背景即安康接待室大門。然經國家人權館查證,謝聰敏第二次遭逮捕時,安康接待室尚未興建,謝聰敏接受審訊地點應為位於現今吳興街284巷,已不復存的「三張犁留質室」(司法行政部調查局三張犁招待所,或稱調查局第一留質室)。安康接待室於1974年完工後,才延續三張犁留質室的功能。照片拍攝地點的錯誤,可能為謝聰敏在視覺與自由被剝奪下的誤判。然而,本作品仍然重現了政治受難者在遭到逮捕的當下所承受的恐懼與壓迫,是潘小俠人權影像系列中,高張力照片的作品之一。 鍾宜杰-「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潘小俠
  • 日期
    年代: 2009~200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