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色烙印:1949~2009 人權影像》系列:〈藍張阿冬與先生藍明谷〉

藍張阿冬1913年出生於臺北大橋頭,1946年結識文學家藍明谷(1919年生於高雄岡山),兩人相戀結婚。藍明谷於日治時期前往中國,並於上海加入共產黨,其作品充滿左翼思想。返臺後受時任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鍾理和之弟)聘請,進入基隆中學任教,1949年成為臺灣省工委會基隆中學支部成員。爾後省工委會遭當局偵破,1950年藍明谷被捕,藍張阿冬遭牽連,移送綠島感訓,直至1952年釋放返家後始知藍明谷已遭槍決。藍張阿冬隨後攜子女返回岡山與公婆同住,獨自撫養子女成人。 〈藍張阿冬與先生藍明谷〉作品中,潘小俠安排藍張阿冬手持藍明谷青年時期肖像照,以樸實的燈光,黑布為背景,拍攝藍張阿冬肖像。根據潘小俠描述,其燈光多半以鎢絲燈泡營造擴散光、讓主體明亮,並藉由黑布去除背景的雜影,讓視覺集中於被攝者的神情與手中的肖像,形成觀者無可閃躲的凝視。此手法同時可避免被攝者所處環境不適合拍攝肖像、且被攝者不便移動的困擾。這是潘小俠在記錄人權影像時的特徵,可反映出潘小俠對被攝者的尊重,以及對政治受難者的尊敬。 鍾宜杰-「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潘小俠
  • 日期
    年代: 2009~200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