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東北角海域自然風貌》系列:〈浪之美-八斗子〉

畫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團龐大的浪濤,正猛烈撞擊著岸邊岩石,激起大量水霧與泡沫,動態如同一場能量的爆發。那濃密的白色浪花,在空氣中形成半透明的霧狀層層擴散,宛如自然界中一瞬即逝的雕塑。背景則是低調而沉靜的黑色山嶺剪影,與前景的激烈海浪形成強烈對比。攝影家使用高感光膠卷,使得海水的顆粒感與浪濤霧化的動態效果共存於同一平面之中,讓動與靜、清晰與模糊交織出高度張力。這種介於運動與靜止之間的凝結瞬間,恰恰展現了翁庭華攝影實踐中的「張力瞬間(moment of tension)」美學。 在浪花濺起的中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官侵入力量,打破觀看的穩定視線,使觀者幾乎能「感受到」那衝擊的身體回音。從當代環境影像理論角度出發,此照片亦可被理解為一種自然力量不可收編性的體現,「浪」不再只是風景的一部分,而是一種「非人行動者(nonhuman agency)」的視覺痕跡。臺灣東北角沿岸長期受強浪衝擊,這種景象實為東北季風氣候與地形長年交互作用的結果。攝影家選擇在風浪最猛烈時按下快門,除了體現出與自然搏鬥的觀看姿態,這樣的拍攝行為也超越了審美的浪漫想像,而是選擇直接面對其暴力、陌異與不可馴服性,讓影像成為一場觀看與自然之間的角力現場。 蕭伊伶–「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83~198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