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東北角海域自然風貌》系列:〈岩之美-野柳〉

此幅影像呈現出戲劇化的比例差異與空間錯置,以低角度仰拍方式拍攝野柳女王頭地質區著名的蕈狀岩,構圖將天際壓縮至最上方,使得岩體佔據畫面主體,這樣的視覺語法上不僅重構空間比例,也強化了岩體的時間性與象徵性。岩石因風蝕而形成的細節,在黑白顯影下顯得格外生動,近乎雕塑。強烈的剪影與光影對比,而背景中的斜坡、建築與地形則若隱若現,這種構圖策略製造出一種視覺上的人地異位。臺灣東北角著名的蕈狀岩為地標性地貌,翁庭華將這些自然形成的「雕塑」加以放大、孤立,他不只是觀看地景,更是與地景進行一種詩性對話,使東北角不僅是空間,更是文化感知與視覺想像的容器。 這張照片所呈現的不只是自然本身,而是一種關於「自然」如何被觀看、如何被描繪的提問。與湯姆‧米契爾(W.J.T. Mitchell, 1942-)在《地景與權力》一書中的觀點互為呼應,這幅影像顯示了攝影師如何透過鏡頭構築出一種觀看的框架,在自然與觀看者之間創造出微妙的關係場域,使自然不再是純然客體,而成為一種意義流動的場景。 影像中的岩石造型帶有強烈的象徵性與生物擬態,使自然景觀具有雕塑性與擬人感,喚起潛在的神話、寓言或超現實聯想。這種超越紀實的美學轉向,正是當代攝影將「觀看自然」轉化為一種思想實驗與文化批評的關鍵。 蕭伊伶–「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2004~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