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歲月詩情》系列:〈歡迎人潮〉

雖然拍攝的是1971年少棒冠軍的遊行事件,在翁庭華的攝影作品中,我們卻可以看到許多已經消失的場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臺北市的中華商場。中華商場建於1960年代,是當時的重要商業地標之一,商場設有多個連接樓層的天橋,這些天橋不僅增加了通行的便利性,也成為了商場的一個顯著特色。在當時不僅是一個購物場所,更是臺北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場域承載了無數的時光碎片,除了來自大江南北的飲食菜餚,從孩童時期的玩耍、青少年的流行時尚再到成年後的家庭採買,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人情味與臺北人的集體記憶。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1915-1980)在他的著作《明室:攝影札記》中提到,攝影作品中的「此曾在」(That-has-been)概念,指的是影像中捕捉到的歷史痕跡和時間的流逝。在某種程度上,翁庭華的作品承載著對臺灣過去時光的追憶,通過藝術的方式,將那些已經逝去的場景、人物和事件重新帶回到我們的視野中,召喚觀者的記憶,而如同法國藝術史學者于貝爾•達彌施(Hubert Damisch,1928-2017)在《落差:經受攝影的考驗》討論到攝影與建築:「這是在時間與歷史的流程中的一個懸空的時刻,好像只有攝影可以將之固定下來,只有攝影可以對它進行描繪,在裡面引入一種必要的距離,描繪出它的過渡性質。」 蕭伊伶-「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71~197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