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歲月詩情》系列:〈河邊春夢〉

這幅作品描繪了一個「前工業時代」的風景,帶有濃厚的歷史感和詩意。攝影家以精湛的技術捕捉了河面上的小漁船,這些漁船沒有現代化的機器和馬達,僅僅依靠風力和船槳推動前進。在河岸邊,一個年輕人坐在那裡,靜靜地觀賞著這美好而悠閒的一幕。這樣的場景,只有河水輕拍河岸的聲響,對岸隱約可見的山巒,在黑白攝影的渲染下,增添了畫面的深度和層次感,給人一種遙遠而神秘的感覺。 攝影家巧妙地運用黑白攝影的濃淡顯影,將整個場景呈現得如同一幅精緻的水墨畫。漁船與船帆的剪影在河面上浮動,彷彿是畫中的點景,為整個畫面增添了生氣與動感。黑白色調的運用,不僅突顯了光影的變化,也讓畫面充滿了古典的美感。這種處理手法,使得觀者可以更加專注於景物的形態和質感,而不被色彩所干擾。 畫面寧靜,觀者彷彿可以聽見漁人們的吆喝聲,想像他們在河面上勞作的情景。這些隱約的聲音,如同畫面之外的音效,為整個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想像空間,這幅作品不僅僅是一個風景的再現,而是在機械的攝影術中開展其藝術性。法國藝術史學者于貝爾•達彌施(Hubert Damisch,1928-2017)在《落差:經受攝影的考驗》討論到攝影與歷史及圖像的產生::「每當攝影在實踐中質疑自身的本質和歷史功能,並顯示、昭示其隨機的特點,同時要求我們不再成為圖像的消費者,而是圖像的製造者的時候,攝影就自稱為藝術。」 蕭伊伶-「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62~196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