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歲月詩情》系列:〈燒磚廠〉

這幅黑白影像透過垂直構圖與透視線條,強調了工業生產對身體與空間的宰制。畫面中,勞工彎腰鏟煤,身體姿勢與牆面的延伸產生一種視覺上的重疊與隱沒,彷彿成為工業機器的延伸。煙囪的垂直線條與勞工的斜傾身體形成視覺張力,進一步凸顯勞動的身體性與疲乏感。 從當代攝影理論出發,這張影像可被置於「紀實性」與「表演性」的交界。參照攝影評論家艾倫‧塞庫拉(Allan Sekula, 1951-2013)對勞動攝影的分析,這張影像不僅記錄工業時代的工作現場,更召喚觀者對資本主義生產體制下「無名勞動者」之存在進行再思。照片的紀實風格強調場域的真實性,但這種「真實」同時也是透過攝影家選擇的角度與光影塑造的象徵性場景。照片中的視覺元素如煤渣、牆面斑駁痕跡與鐵桶工具,組構出一種物質性的考古現場。這種「物」的佈局與身體勞動的關係,映照出攝影如何不僅是時間的凝固,也是一種空間與歷史的編碼機制。在當代語境下,這張作品可被視為對工業遺址的視覺考掘,並與環境政治及歷史記憶的議題緊密相連。翁庭華拍攝的勞動身體,呈現的不只是形式上的「身體—機器」轉化,更喚起了臺灣工業遺址中歷史與地方勞動記憶的深刻連結。他讓這些即將被遺忘的空間與勞動型態,重新進入觀者對地景的觀看與思索之中。 蕭伊伶–「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61~196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