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歲月詩情》系列:〈交通要道〉

除了前輩攝影家鄧南光的紀實攝影觀念對於翁庭華有莫大啟發,日本現代主義攝影之父木村伊兵衛(1901-1974)的現代攝影觀念也對翁庭華有著深刻的影響,強調攝影的寫實及社會功能,鏡頭是攝影家的視覺與對外界認知的延伸,翁庭華因而將探索的目光望向自幼熟悉的基隆、山區煤礦小鎮與臺灣東北角漁村。此作品為翁庭華於1961年在四腳亭所拍攝的〈交通要道〉,1962年到1965年間,翁庭華則以三年半的時間拍攝以三分車為專題的《逝去的腳印》系列,攝影家曾經以大量影像記錄了友蚋煤礦場與專門搭載煤礦的蒸汽小火車、煤礦坑周遭的人、事、物。攝影師曾經獨自從友蚋山區到五堵火車站沿路取景,在長達6.5公里的孤獨行旅中,我們隨著他的視線看見民宅邊吵雜的軌道,維修人員休息飲水的瞬間以及擬人化的蒸汽火車。而今那些看似日常微不足道的影像如今皆有著時代意義,煤業曾經帶來的繁華成為消失的地景,歲月流逝、人物凋零,影像再也無法喚起人們的集體記憶,成為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明室:攝影札記》中的「此曾在」(That-has-been),徒增追憶與感傷。 蕭伊伶-「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61~196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