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歲月詩情》系列:〈漁村風貌〉

此作品採取從高處俯瞰屋頂的視角,使觀者與場域保持距離卻又無從逃避這些具歷史感的構造物。觀者可以看到遠方的漁港與海面上的船隻,以斜角屋脊為視覺動力線,從畫面右下方延伸至左上角,在影像中導出層層遞進的空間張力。這種視線引導策略使觀者無法懸置於一個全知的位置,而是被迫與影像中的「地方」產生一種貼身的身體感。從地誌學角度來看,這不只是空間再現,而是一種與地形、材料、勞動歷史交織的「地方感召喚(place attachment)」。瓦片的紋理與石牆的粗糙肌理形成一種物質性的觸覺回饋,這樣的影像操作展現翁庭華對「地方感」與攝影作為地誌學實踐的深刻理解。 在畫面右上角,一處狹小的開口中,露出一片海,幾乎與灰白色的地景融為一體。幾艘艘漁船停靠其上,並無明顯動態,但卻成為畫面中的視覺焦點,也像是一種提示。 這樣的構圖選擇並非偶然。攝影師沒有強調海景的遼闊,而是選擇透過縫隙觀看,讓「海」變成一種被遮擋的可能性。在層層疊疊的日常生活之中,海不再是自然風景的象徵,而更像是一種被壓縮的遠方、或某種記憶的殘片。 蕭伊伶–「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65~196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