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歲月詩情》系列:〈農家樂〉

我們為何凝視動物?約翰•伯格(John Berger,1926-2017)在他的著作《影像的閱讀》中,探討了我們如何看待和理解動物。伯格指出,當我們凝視動物時,我們常常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將動物視為「他者」,即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這種凝視不僅是對動物的觀察,更反映了我們自身的情感和思想。 伯格認為,我們的凝視常常受制於文化和藝術的影響,這使我們對動物的理解變得更加複雜。他強調,這種凝視可以揭示我們人類的自我認識和我們如何將其他生命形式納入我們的世界觀中。因此,凝視動物的行為不僅是對其他生物的觀察,也是對我們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 在這幅攝影作品中,一隻水牛的頭部佔據了畫面的重心,這不僅引導了觀者的目光,也引起了他們對這個景象的思考。水牛的眼睛閃耀著光芒,彷彿透射出某種深沉的智慧。觀者甚至可以在牠那晶亮的眼眸中,看到自己的倒影。這樣的視覺效果讓人不禁聯想到沉思中的智者,那種靜默而深邃的氛圍,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語言的交流。畫面中還出現了幾個正在嬉戲的孩童,他們似乎對這些牛隻習以為常,甚至與之建立了一種親密的互動關係。 攝影師用鏡頭紀錄了這樣一個瞬間,讓我們看到了特定時空中的人們與動物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樣的凝視,或許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探尋,是對另一種生命形態的尊重與理解。觀者透過這幅作品,不僅僅是看到了畫面中的動物和人,更是感受到了那份隱藏在鏡頭背後的情感連結。 蕭伊伶-「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64~196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