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駝背的老婦〉

1980年4月的一個上午,七等生在十點半後離開任教的五福國小,帶著相機外出尋找拍攝題材。當時的他剛開始學習攝影,技巧尚未純熟,更多依靠的是直覺與細膩的觀察。循著日常散步的路徑,他往北走至番仔寮溪,原本打算捕捉火車過橋的瞬間,卻未能如願。回程途中,他遇見了畫面中的老婦人。她身形佝僂、頭頸低垂,緩慢行走在街角。七等生立即舉起相機,捕捉這稍縱即逝的背影。他在札記〈布娃〉中寫道:「在學校牆邊,我看見一位頭頸部分彎得很低的老婦人的背影,我捉住機會追趕她,拍了一張她轉身入巷的側影,我事後想到她的形態,有如是向命運低頭的模樣。」 這張照片不只是對現實的描繪,也揭示了七等生如何在拍攝行動中進入一種藝術性的認識狀態。他在札記中指出:「當我帶著相機要拍一個目標時,那個事物必定在我心中產生一種感覺,同時我的理性也產生著思維。」這句話標誌著他從「交感」的直覺觸動,到理性思辨的延伸轉化,再到影像作為「心象」的昇華歷程。 老婦人低頭的身影,被他詮釋為「向命運低頭的模樣」,七等生已不僅僅是在捕捉影像,而是透過攝影,進入對生命狀態與存在意義的深層探問。他的創作,也由此踏上了攝影作為「存在之思」的道路。 蕭義玲–「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七等生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