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姊與弟〉

1980年,暫停小說創作的七等生,在拍攝第一張作品〈晨河〉後的幾日,再次走向沙河。撲鼻而來的汙臭氣味令他不禁自問:「極目所望的土地都是被傾倒的垃圾,但我又爲什麼要拍它們呢?」 1970年代經濟起飛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與人性異化,使他深切感受到現實的醜惡與冷漠。儘管如此,他依舊懷抱希望,期待沙河終有轉化為清澈芬芳的一天。帶著這樣的思索,他繼續當天的攝影。 離開河岸、返家途中,他走進一條偏僻小徑,在簡陋的棚架下,遇見了照片中這對姊弟。他舉起相機,並在札記中留下記錄:「我拍了兩位姊弟的一張像,他們欣然地接受,沒有懷疑我的動機,尤其那個小男孩,很聽姊姊的話,靠在她的身邊。」(〈卑微的人〉)。姊弟依偎的姿態,自然流露出溫暖情感,與沙河所象徵的汙濁與異化形成鮮明對比,而是一幅清新生命與愛的動人景象。 對七等生而言,這個時期的攝影與建造家屋的行動本質相同,皆是在尋找一個新的「棲居」之所,在汙濁的世界中,為生命重新奠基。〈姊與弟〉不僅是一幅日常生活的寫實記錄,更是他以藝術之眼凝望現實的作品──在失落與崩解中,看見依舊可以期待的人性光亮。 蕭義玲–「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七等生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