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死〉

這張拍攝於1980年的作品,以近距離俯瞰的視角,呈現荒地上一隻死去多時的小鳥。屍體橫陳於枯乾、荒蕪的野草與泥土間,扭曲而醜陋。畫面毫無陪襯與修飾,觀者的視線被直接導向死亡本身,進而被帶入一場對死亡的凝視與沉思之中。 七等生為何要凝視死亡?這與他對攝影本質的理解密切相關。對他而言,攝影與寫作並無本質區別,都是藉由藝術活動來認識世界與自己,都是為了「產生思想,免於生活的空乏。」(〈山畔〉)。因此,這張照片凝視的,不僅是小鳥的死亡,更是七等生當時僵滯生活的象徵。在《重回沙河》的創作期間,他反覆走訪沙河,注視著汙臭、滿布垃圾的河床,看著曲扭而醜陋的河道,內心感受到深切的灰心與荒涼,認為生機泯滅的沙河,「就如我目前的生活一樣。」(〈魔鬼新娘〉)。 然而七等生並未逃避,而是選擇堅持凝視生活中醜陋與扭曲的部分。他一再走到河邊,一再舉起相機,在《重回沙河》中留下八張拍攝沙河的影像。他相信,若忽視醜惡,就會失去對真實的感受力;而藝術的本質,正是「使我們在知識上從俗世的僞善和面貌中區分出來,使我們體悟到生活和生命的存在對立;因此也使我們有機會以良知去尋求生活和生命的諧和一致。」(〈藝術的創作與自白〉)。 〈死〉這件作品,正是七等生在1980至1981年間,以藝術之眼凝視死亡、反思生命,重新為自我存在奠基的重要藝術活動。 蕭義玲–「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七等生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