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害羞的人之2〉

這張照片攝於1980年春天,是七等生拍攝的第一張人物特寫。主角是一名被鄰里視為「瘋子」的男子。七等生以極具畫面感的筆法描寫他:「他不分晴雨,整年都守在他的兄弟古物商樓房的外面,始終穿短褲赤腳,冬夏不分,身體很健壯,當有人望他時,便露出羞赧的表情,有如含情的少女低著頭。」(〈卑微的人〉)。引發七等生關注的是,瘋子既怪異又充滿矛盾的人物形象:壯碩的體魄本應令人戒懼,但情形卻正好相反,「與其說別人怕他不如說他怕別人。」 七等生小說常書寫邊緣者的孤獨處境與社會的冷漠目光,在小說與攝影中都試圖打破對「正常」的既定定義。面對這位「瘋子」,他並非以獵奇的視角凝視,而是懷抱疑問與同情,試圖在鏡頭前建立某種「交感」,一種內在情感與對象瞬間相遇(encounter)的時刻。他非常重視這樣的契機,因為唯有真正進入對方的狀態,才能拍出不只是「外在的形體」,而是「心象」。 這張照片即源自一次成功的交感經驗。拍攝前,他主動與男子交談,問他是否吃飯,對方報以微笑與點頭;拍攝後他握住對方的手,驚訝於那手心意外的柔軟。這樣的互動打開了一道理解之門,讓七等生得以穿透表面形象,想像其生命經歷。他在札記中寫道,這名男子年輕時曾當過刑警,有妻子與子女,如今卻以瘋癲之姿蜷伏於街頭角落,「像一隻藏匿的野獸窺望路過的行人」。於是他以文學的方式提出追問:「什麼樣的命運經歷被封鎖在他的身體裡?」這場凝視與相遇,最終化為一張深刻的攝影作品。 蕭義玲–「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七等生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