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晨河〉

這張照片攝於通霄旗山橋上,俯瞰通霄溪下游的河床。畫面中,兩岸樹林高大雜亂,河道因淤積而顯得狹窄蜿蜒。灰濛的天空與黑白影像,共同營造出沉鬱的清晨氛圍。 這是七等生1980年開始學習攝影時所拍下的第一張作品。拍攝地為通霄溪,是沙河的兩個源頭之一。當時的他正值小說創作與生活的雙重瓶頸期,遂轉而以攝影結合書寫,期望為自己開啟另一條創作路徑。他一邊拍攝,一邊書寫大量生活札記,至1981年止。最終在1986年,將影像與文字結集為《重回沙河》一書。 在札記中,七等生如此回憶當時的拍攝情境:「我把相機放在橋柵上,拍下了我的第一張擁有屬於自己的PENTAX的照片。我已經四十一歲。河上空際佈滿灰靄的氣氛,沒有強烈對比的陽光照射我所看見的景物,這張照片有如我心中的全部憂鬱的感懷。」 沙河是七等生文學的核心象徵,映照其深層的精神世界,而瀰漫晨霧的沙河,則象徵命運的幽微與不可測。這一意象反覆出現在他的主要作品中,如〈沙河悲歌〉與〈隱遁者〉等,成為其創作中深具代表性的文學圖騰。 在1980至1981年間,晨霧的籠罩、沙河的淤積與汙染,更直接化作七等生內在狀態的具象顯現。正如他在〈魔鬼新娘〉一文中所寫:「每次看到這不幸和被屈辱的河總是令我噓嘆不已,它現在的樣子,就像是一個被整得很慘的人,形態都曲扭而醜陋了。我內心充滿了灰心,就如我目前的生活一樣。」 蕭義玲–「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七等生
  • 日期
    年代: 1981~198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