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間現場》系列:〈煤山礦災礦工的喪禮〉

臺灣煤礦產業自清代1876年至2000年左右關閉最後一個煤坑,歷時約125年。臺灣的煤礦開採需要靠人力進入狹窄的坑道挖掘,對礦工而言,須面臨長時間的高度體力付出,承受高溫、高濕、高壓且高風險的勞動環境。1970-1980年代,發生多起礦坑災變,其中以1984年6月的土城海山煤礦災變、7月的瑞芳煤山煤礦災變、12月的三峽海山一坑災變三起災變最為嚴重。爾後政府積極輔導退場而陸續封坑關閉。 阿美族礦工陳阿潭原為瑞芳建基煤礦礦工,與族人住在瑞芳建基礦區附近的部落社區。陳阿潭離開建基後,改至煤山煤礦工作,於1984年7月煤山煤礦災變時罹難。本作品為陳阿潭出殯時,在建基礦區所拍攝。1984年海山煤礦災變後,尚在籌備中的《人間》雜誌便決定報導臺灣煤礦與礦工的議題。據此,無論是海山災變、梅山災變,《人間》雜誌的攝影編輯均投入拍攝。留下珍貴且震撼的影像。 鍾宜杰–「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蔡明德
  • 日期
    年代: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