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間現場》系列:〈流浪的歌仔戲班-1〉

臺灣歌仔戲源於20世紀初,為結合漢族戲曲文化與日治時期殖民文化的現代戲曲。其中又區分為迎神賽會酬神娛人的「外臺戲」,以及在戲院演出的「內臺戲」。外臺戲俗稱野臺戲。戲班經常受各地廟會酬神邀約演出,舉家老小跟隨著戲班過著流浪的生活方式。1980年代,臺灣邁入工商社會,多元的娛樂方式使得外臺歌仔戲產業逐漸沒落,戲班生活愈漸困難。 蔡明德於1984年受陳映真鼓勵,前往宜蘭羅東求教本土作家黃春明。期間偶遇在廟會演出的「安安歌仔戲團」。同年12月,蔡明德獲得戲班邀請,跟隨戲班巡演拍攝數日。蔡明德跟上貨車,拍下窩擠在車廂內的戲班婦孺,呈現了1980年代歌仔戲班滄桑的流浪生活。 鍾宜杰–「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蔡明德
  • 日期
    年代: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