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間現場》系列:〈臺北內湖垃圾山-1〉

1991年臺北市內湖垃圾焚化廠(為臺灣第一座垃圾焚化廠)啟用前,臺北市的垃圾先後於山豬窟垃圾掩埋場以及使用於1970年至1985年間的內湖葫洲里垃圾掩埋場,以掩埋方式處理都市垃圾。 垃圾掩埋場易產生沼氣引發火災,場區滲透至地下的污水也污染了鄰近的基隆河。掩埋場長期堆積的垃圾,形成高60公尺、寬約300公尺、長約900公尺的「垃圾山」,臺北市民俗稱該地區為「內湖垃圾山」。 1984年7月內湖垃圾山大火,掩埋場問題再度引起議論。1985年人間雜誌創刊號編輯會議時,蔡明德提出「內湖垃圾山」為題材,希望能一探究竟。蔡明德選擇以彩色正片(Slide Film)拍攝,較能還原掩埋場雜亂髒污的環境,卻也因為正片曝光寬容度低而提高了拍攝的困難。 本作品為蔡明德某次前往採訪時所見的景物,前景為兩幅遭丟棄的國旗,背景為堆積如山的垃圾,畫面衝突且諷刺。戒嚴時期,毀損國旗甚為敏感,為避免照片遭當局擴大解釋,故本作品經研議後,未在創刊號《人間》雜誌使用。 鍾宜杰–「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蔡明德
  • 日期
    年代: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