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島的呼喚」系列24:〈下午的聚會〉

對音樂有點概念的人,看到圖中的四人樂團大概會感到有些納悶,他們興高采烈合奏的到底是什麼樣的音樂?其實什麼也不算,他們都是將軍澳宮廟八音樂團的成員,這天下午喝茶聊天之餘,興之所至便「胡吹海打」了開來。當天其實張詠捷是去採集澎湖褒歌的,意外地碰上了一場沒有聽眾的音樂會。這支「五音不全」、臨時湊成的班子,在沒有聽眾反饋的掌聲之下,居然也能「嗨」了起來,令她感動莫名。音樂的最高境界,不僅僅要能愉悅聽眾,更重要的是自張詠捷的昇華。 臺北媒體工作期間,曾參與一個有關泰雅族文化的專輯報導,之後張詠捷才驚覺到自己對故鄉澎湖的傳統文化活動竟然一無所知。一個對自己母文化一無所知的人,竟然可以自大到去探討他族的文化,她為自己的無知感到驚訝。於是1996年她決定返鄉,開始了追尋母文化的旅程。 返鄉之後,張詠捷首先向外祖父學習彈奏南管琵琶。外祖父早年曾參與組織南管館閣,聘請泉州南音師傅任館閣教習。南管是中國最古老的樂種之一,甚至因為過於古老,已無從探尋其起源。南管屬於宮廷雅樂,音樂形式與樂器種類高古,其詞曲皆為詞牌體,用字典雅,一般庶民自難親近。為了探尋庶民音樂,她轉而採集澎湖褒歌。將軍澳古宅內的那場音樂會,使她回到了幼年時代甜美的亭仔腳生活天地。 陸傳傑–「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詠捷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